吴立宝 杜卿 | 家庭作业研究图景透视——基于国际文献的计量和内容分析
作 者 简 介
吴立宝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杜 卿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
摘 要
“双减”政策出台后,家庭作业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通过文献筛选确定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1999年至2022年与家庭作业相关的531篇英文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软件CiteSpace6.1.R3对家庭作业研究相关文献的关键词与引文进行共现、聚类、突现等计量分析,从年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发文国家和地区分布、核心作者和机构等维度梳理家庭作业研究现状,结合对重要文献的深入研读与内容分析,厘清国际家庭作业研究热点:探析家庭作业对学生的影响,让作业研究有据可循;调研教师家庭作业工作现状,为作业优化提供可能;重视家庭作业中的家长参与,为作业工作增添动力;紧随智能家庭作业发展趋势,为作业工作赋能增效。基于国际家庭作业研究的发展脉络,尝试勾勒国际家庭作业研究图景,以国际化视域审视我国家庭作业工作现状,为我国家庭作业研究与实践提供启示:强化循证研究与评估,助推家庭作业政策更新;加强师资培训与指导,提升家庭作业工作实效;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构建家庭作业帮助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赋能家庭作业智能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家庭作业;WOS期刊文献;文献计量;内容分析
作为检验学生课内学习效果和督促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家庭作业一直是我国学界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与其紧密相关的学生学业负担、家长焦虑等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对于家庭作业的管理机制、总量与完成时间、设计质量、教师指导等均做出了较为明确的规定。此后聚焦于我国家庭作业工作现状、不足及提升策略、相关政策梳理等方面的研究发文量急剧增长,反映出学界对家庭作业研究的高关注度。
根据中国知网(CNKI)收录以“家庭作业”为篇名的学术期刊论文年度分布情况,我国家庭作业研究历史悠久,相关文献最早可追溯到《人民教育》于1954年发表的3篇文章,均为苏联相关法案和研究成果的直接翻译,可见我国家庭作业相关研究始于对苏联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介绍。自2001年以来家庭作业研究逐渐增多,持续关注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研究对象多为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等学科的家庭作业,探讨家庭作业总量、形式与内容,以及教师批改等方面的问题。而后从中外比较视角反思相关问题,旨在推动从作业观念到实践的整体变革。近年来研究者日益关注家庭作业设计,相关研究成果丰硕,不仅有对于各学科家庭作业设计思路与具体难度等的细化研究,还有对家庭作业设计原则与策略等的深入探讨。
总体来看,我国家庭作业研究在对西方教育思想与实践经验的介绍、比较、借鉴中不断深化与发展,近年来尤为关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中小学家庭作业工作现状与实践经验等,但目前对于国外家庭作业文献成果的系统梳理相对较少。基于Web of Science(以下简称WOS)核心合集中的相关英文文献梳理,厘清国际家庭作业研究的发展脉络、热点主题与发展趋势,借鉴各国家庭作业工作中的先进经验与典型做法,在学习与思考中推动我国家庭作业研究的新发展,不断优化家庭作业设计、布置、批阅、评价等各个环节以彰显其育人功能,确保家庭作业工作的提质增效以切实满足“双减”新要求。
一、数据来源与分析
在WOS核心合集中选取所有子集,以“Homework”为标题,发表时间为“1999年至2022年”(检索时间为2022年8月15日),共检索到文献868篇,选取语言为英语的“论文”和“综述论文”,剔除会议摘要、书评、新闻、信函等类型的文献,得到相关文献610篇。在此基础上,结合对文献标题、摘要、关键词(包含作者关键词与数据库附加关键词)的分析与筛选,最终选定531篇英文文献为研究对象。
依据WOS检索结果,运用CiteSpace6.1.R3对文献进行计量与可视化分析,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年发文量和被引频次、主要发文国家和地区、主要发文作者和机构,结合高频关键词、作者共被引与文献共被引数据,深入研读家庭作业研究领域核心文献,探析国际家庭作业研究现状、热点主题、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家庭作业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二、研究现状概要
依据WOS对531篇有效文献的结果分析,从四个维度对国际家庭作业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深入探讨现有研究成果提供总体依据。
(一)年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分布
依据文献数量和被引频次年度分布,结合CiteSpace6.1.R3绘制的关键词时间线视图,梳理现有文献成果的年发文量和被引频次分布情况。总体上,家庭作业研究的年发文量和被引频次随着时间变化呈上升趋势。从文献数量和被引频次的总体趋势来看,自1999年家庭作业研究日益受到学界关注,近年来成为众多学者持续关注的热点领域,可以预测未来必将会受到更多关注并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具体来看,家庭作业研究主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999-2004年为研究起步阶段,共发文22篇,施引文献317篇,篇均和年均被引频次均为15.64,总被引频次344,此阶段关注点聚焦信息技术、屏幕时间、测试等对学生家庭作业的影响,从学科的角度,较为关注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家庭作业。
2005-2015年为急剧增长阶段,发文量达到243篇,施引文献3980篇,总被引频次7158,篇均被引频次29.46,年均被引频次421.06,重点关注家庭作业能否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主要研究学生需求、学段、性别、自我管理、教师支持、作业评估对家庭作业努力与目的、所花时间、完成频次等的影响。此阶段较为关注数学、科学等学科的家庭作业,研究家庭作业中的家长参与,特别是母亲参与的作用。
2016-2022年(8月15日)为稳步上升阶段,年发文量均大于30,共计266篇,施引文献1375篇,总被引频次1900,篇均被引频次7.14,年均被引频次237.5。该阶段持续关注家庭作业与学生各学科成绩的关系,不仅开展对现有文献的系统综述和元分析,还通过量化实证研究探析自我效能、价值、情绪等变量的中介作用,聚焦性别差异、家庭作业行为、在线家庭作业平台、相关量表的有效性、家庭作业压力及策略等。此外,该阶段开始从理念上研究家庭作业抄袭现象的深层原因,日益关注家长参与对学生学业表现和动机等的影响,探析家庭作业与学生肥胖、近视等的关系,从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两个方面,均反映出对学生身心健康的热切关注。
(二)主要发文国家和地区
家庭作业研究发文国家和地区多达五十个,仅列出发文频次前十的国家和地区(见表1)。美国发文量最多,占比高达55.932%,中介中心性、年均被引频次、总被引频次均居首位,在家庭作业研究中影响力最大。美国家庭作业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历经了19世纪末的漠视,20世纪的批判、重视、改革、探索、淡出研究者视野后逐渐兴盛,又重新成为重要研究领域的不断反复与争论的过程。现有文献分类研究特定文化背景或学习困难学生的家庭作业,日益关注性别差异、家庭作业量表、在线作业、教师投入等。众多研究者的不懈努力,推动着美国家庭作业政策与制度的不断完善,取得了较为丰硕的学术成果与具有借鉴价值的实践经验。
中国发文量位列第二位,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业负担,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规范家庭作业工作。除2010年外,自2009年以来我国每年均有相关文献成果,发文量呈上升趋势,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合作,其中与美国学者的合作发文最多,但相关研究成果的被引频次仍有待进一步提升。现有英文文献成果多基于中国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科学等学科的家庭作业展开案例研究,聚焦学校家庭作业管理,以及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质量、目的、兴趣、努力等,多为分析与家庭作业相关的儿童肥胖、自主支持、情绪管理、焦虑、成就动机、家庭作业功能等多重因素。
西班牙、澳大利亚、德国位列三至五位,其中德国的篇均被引频次最高,可见其文献备受学界关注。葡萄牙、英国、加拿大、土耳其、芬兰发文量位列六至十位,其中芬兰的中介中心性较高,在作业研究领域有一定影响力。此外,可能受到检索语言的影响,韩国、日本的家庭作业研究发文量未进入前十,但两国发文量仍位居亚洲国家前列,由于文化与我国更为相似,因此相关家庭作业研究成果可供我国借鉴学习。上述国家较早开始关注家庭作业研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以保障家庭作业工作的高效开展,我国可进一步深化与上述国家的合作与交流以提升家庭作业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三)主要发文作者和机构
531篇文献的作者多达1208位,发文量较多的研究者主要来自美国、中国、西班牙、葡萄牙、德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较为关注与家庭作业相关的教育测量、教育技术、合作学习、在线学习、家校关系、教师培训等,反映了现有文献成果的跨学科融合研究视域。来自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和澳门大学的许建中(Xu, J)发文量位列首位,除2006年、2009年外,2005年至今每年均有相关论文发表,较为关注学生的家庭作业努力、时间、动机、目的,以及相关量表的有效性等。在上述主要发文作者中,许建中与澳门大学的杜健霞(Du, J)、香港中文大学的范希涛(Fan, X)等中国学者合作发文较多,另外与Núñez、Rosário、Cunha等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也有合作。以上发文量、发文年份和合作发文情况表明,对于家庭作业研究的长期关注和耕耘,加之团队合作的力量支持,使得这些研究者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
三、研究热点透视
对现有文献成果的关键词、作者共被引与文献共被引进行计量与可视化分析,结合对高被引、新兴高关注度文献等重要研究成果的内容分析,全面探析国际家庭作业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与重要内容。
(一)关键词分析
对WOS文献的作者关键词和WOS数据库附加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与突现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现有家庭作业研究成果的热点主题。将CiteSpace6.1.R3的具体参数设置为:时间跨度选择1999年1月至2022年8月,时间分区为1年,将G指数作为选择节点的标准并设定K为25,选择寻径方式并修减每个切片网络,其余参数设置均为默认值。而后以关键词为节点类型生成关键词共现图,在455个节点标签中依据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三个维度依次选取出现频次大于或等于5的关键词节点,经过同义关键词合并和去重后在各子维度中按首次出现年份分类归纳。
基于统计结果,结合关键词聚类与突现分析,较多研究聚焦与家庭作业相关的各类变量间的交互关系与影响机制,反映了对多元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的关注。从以下三个方面梳理家庭作业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研究对象来看,一是明显的学段指向性,聚焦特定阶段学生的家庭作业,关注基础教育阶段的青少年与儿童,较多研究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家庭作业。二是关注背景变量,分类研究特定学生群体的家庭作业,如(亚裔/非裔/华裔)美国学生、中国学生等特定文化背景的学生,凸显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关注,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学习困难或家庭弱势学生等。三是聚焦与学科的融合,开展基于特定学科的家庭作业研究,自2000年开始关注化学、数学、语言学习等科目中的家庭作业,近年来较为关注科学等学科。自2009年开始以跨学科角度研究家庭作业,体现了对各学科教师协同推进相关工作的关注。
从研究方法来看,现有文献体现了实证主义研究范式,多以定量研究为主,以质性研究为辅。基于特定理论构建多水平分析模型并验证其拟合指数,通过因子分析检验问卷、量表中相关变量的测量不变性、潜在平均差等,通过干预研究、随机对照试验等开展对于控制组和实验组数据的比较研究以探析特定变量的中介作用。基于定量研究结果,对于特定研究对象辅以追踪访谈等以探析数据背后的深层原因,以期获得更为深入的研究结果。另外,还有很多学者基于已有多个相关研究,对现有众多研究数据与结果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研究。
从研究内容来看,家庭作业影响机制研究涉及变量较多。学生方面,自2000年关注家庭作业对学生肥胖与健康的影响,而后自2005年起开始关注家庭作业与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日益关注家庭作业中的性别与文化差异、自我概念、策略、动机、压力、自律、所花时间和投入、自我效能、情绪调节与管理、自主支持等相关变量。家庭方面,自2005年起开始关注家庭作业中的家长参与,而后日益关注家庭作业环境、母亲参与等对于学生家庭作业的正向帮助和支持等。教师方面,自2000年起开始关注教师指导的作用,自2008年起开始调研教师对家庭作业标准及其目的、功能等的看法和观点、反馈等。政府和学校方面,自2003年起持续关注家庭作业评估工作,聚焦政策、管理、课后学习项目等相关影响因素研究。信息技术方面,自2005年起开始较多关注在线作业、网络学习以及翻转课堂等对家庭作业的影响。
(二)引文分析
现有文献引用的参考文献,可反映当前研究成果的知识基础。本研究检索的531篇施引文献,共引用文献15295篇。除节点类型外,CiteSpace6.1.R3中其它参数设置均与以上关键词分析时一致,通过作者共被引和文献共被引的共现、聚类与突现分析,进一步探析家庭作业研究的热点主题与演进趋势。
1. 作者共被引共现与聚类分析
首先,通过作者共被引共现分析,持续追踪家庭作业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以被引作者为节点类型生成作者共被引共现图,被引频次前三的作者为Cooper、Trautwein、许建中,被引频次分别为254、162、152。很多被引频次较高的作者同时也是主要发文作者,反映出这些作者长期致力于家庭作业研究,取得了丰硕且影响力较大的研究成果。另外,世界卫生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许多国际组织和机构的被引频次较高,其发布的权威数据被家庭作业研究领域的学者广泛引用。
其次,通过作者共被引聚类分析,精准定位核心作者所关注的热点主题。以关键词为聚类标签生成作者共被引聚类图,形成的聚类网络结构显著且结果令人信服。依据聚类结果可知,家庭作业研究较多运用期望价值理论、成就动机理论等构建研究框架,采用多层线性模型等分析家庭作业和中学生数学与阅读成绩、自我效能感、学习成果、课程等的关系。除学生视角外,还关注学校层面的家庭作业管理、家长参与、教师视角、家庭作业评价等。反映了家庭作业研究的多元化视域,凸显了实证主义研究范式。
2. 文献共被引聚类与突现分析
通过文献共被引聚类与突现分析,厘清家庭作业研究领域中核心文献的主要内容与演进趋势。选取被引文献为节点类型生成文献共被引共现图,再对共被引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借助对突现节点文献的时间与主题分析,深入探析家庭作业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基于文献共被引聚类和突现分析,包含文献最多的聚类关注家庭作业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旨在通过与学生先前成绩的对比以探析学生取得的学业进步,尤为关注数学家庭作业及与之相关的多个变量间的交互影响。
从具体演进过程来看,自2005年起基于特定领域的多层家庭作业研究模型等实证研究,较多关注中学阶段学生的家庭作业,聚焦家庭作业环境、努力程度、与成绩相关的动机信念等变量;自2009年起关注家庭作业完成过程及其干扰因素、学生投入等;自2013年起较多关注与家庭作业相关的课堂评估、学生兴趣、教师投入、学校功能,以及学生完成家庭作业过程中的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近年来日益关注家庭作业与学生学习成效、表现等的关系,以及父母提供的家庭作业支持与帮助对家庭作业完成过程与质量等的影响,体现了对家庭作业功能与效果、学校管理、教师工作、家长参与、学生家庭作业完成过程等诸多方面的关注。
(三)文献内容分析
在对上述高频关键词与引文进行共现、聚类与突现等计量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读现有研究成果中的高被引和新兴高关注度文献,以期通过对重要文献的内容分析,更为全面地探析家庭作业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
1. 高被引文献内容分析
被引频次反映文献的被认可度与影响力。将文献按被引频次从高到低排序,选取位列前十的文献深入研读,结合分析其他高被引文献,旨在探析热点文献的主要内容。
首先,高被引文献聚焦家庭作业与提升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为Cooper等学者于2006年发表在《教育研究评论》的SSCI论文,通过分析已有研究证明了家庭作业对学生学业成绩的积极影响,其结论多被后续研究在研究背景或讨论中引用;Fan等基于1986年至2015年的相关研究,发现家庭作业与数学、科学成绩之间存在总体上小而积极的关系并强调了学段与区域差异;Zimmerman等研究家庭作业实践与学生学业成绩影响机制中的相关中介变量,以探析其对未来研究和学校政策的启示;Trautwein将家庭作业时间与频率、努力程度等进行比较研究,验证了家庭作业与学业成绩之间的正相关性。
其次,高被引文献较为关注家庭作业中的家长参与和学生的家庭作业努力程度,基于多层次研究模型探析多重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在家长参与方面,Patall等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父母参与对学生学业成绩有不同的影响,参与的类型也因学生年级递增而不断变化;Dumont等指出父母参与家庭作业的程度并不取决于他们的社会经济背景,而是与学生学业表现存在相互关系;Wiecha研究了家庭因素如何与青少年的屏幕时间、家庭作业等相关联。在学生的家庭作业努力方面,Trautwein等验证了学生的家庭作业努力与期望、价值信念、父母参与等变量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在另一项研究中证明了家庭作业努力受到学生责任感、家庭作业动机和父母评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Dettmers等研究发现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的情绪对家庭作业努力等的影响。
上述高被引文献较多基于已有研究进行文献综述或元分析,还有很多研究成果采用线性回归、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开展定量研究。我国更多开展对国外家庭作业文献的计量与内容分析,不断拓宽家庭作业研究视域,深化对各类定量研究方法的运用以助力质性研究。另外,上述研究成果反映了对学生学业成绩、家庭作业努力、家长参与等的持续关注,体现了家庭作业研究的多元化视域。我国可在后续研究中更多关注家庭作业相关变量间的交互作用,切实推进作业研究的多元化发展以确保家庭作业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2. 新兴高关注度文献内容分析
鉴于被引频次会受到文献发表时间的影响,还需研读近年来使用频次较高的新兴高关注度文献,以凸显时代价值与意义,进而为我国作业研究提供立足点与创新点的借鉴。在有效文献中分别选取2020年(40篇)、2021年(40篇)、2022年(34篇)相关文献进行内容分析,然后依次按使用频次排序,选定近三年中使用频次前三的文献重点研读。
首先,新兴高关注度文献中很多研究基于大型国际测试中的相关数据开展国别比较或多期数据比较。比如,Chin等基于TIMSS数据,运用分层线性模型证明数学家庭作业中的合理频次与适量时间可以正向预测数学学习成绩;Jerrim等通过分析PIRLS和TIMSS相关数据,发现小学生家庭作业仍需要改进以便为学生带来更多益处;Ozyildirim利用TIMSS数据纳入了来自74个国家的调查结果,基于随机效应模型发现学生花在中等难度作业上的时间对学业成绩有较为显著的影响;Fernández-Alonso等分析PISA数据后指出,家长对家庭作业的帮助并不能确保学生的学业成功,如何提供帮助比提供多少帮助更为重要。
其次,很多研究通过问卷、追踪访谈、分析家庭作业样本等方法收集数据,结合量化分析与质性解读,客观评估教师的家庭作业工作现状并寻求切实可行的提升策略。比如,Moorhouse调研教师对良好家庭作业活动等的看法,并分析了限制教师提升家庭作业工作能力的环境因素;Minbiole等概述了一系列家庭作业设计原则并分享了相关范例,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增强认同感和内在动机;Xu等基于相关影响模型发现学生的数学成绩与教师控制呈负相关。
最后,较多文献关注信息技术在家庭作业中的应用与有效性研究,以帮助教师优化家庭作业工作。比如,Magalhães等旨在通过分析已有多项研究数据以比较在线家庭作业和传统家庭作业,指出其中九项研究表明学生参与在线作业时表现更好;Lin等验证了异常视频作业自动检测系统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以实现对不合格视频作业的初步检测。
新兴高关注度文献多基于各类全球测试中的权威数据,开展相关横向国别比较或研究周期较长的纵向追踪研究。我们可在后续研究中持续关注我国相关数据与各国差异,为家庭作业研究增添新视角与新动力。另外,上述文献较为关注教师家庭作业水平以及信息技术在家庭作业中的应用,体现了研究视域的国际化和研究内容的时代性。我国家庭作业研究可探索科技赋能家庭作业工作新发展的实践路径,以彰显信息时代背景下家庭作业的智能化特点。
(四)家庭作业研究热点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对高被引、新兴高关注度文献的深入研读,家庭作业研究热点可归纳为以下内容:
1. 探析家庭作业对学生的影响,让作业研究有据可循
现有研究主要基于相关理论构建研究框架,针对特定学生群体进行分类研究,通过干预研究或采用多层线性模型等方法,结合追踪访谈、日常观察等定性研究方法,确保数据采集与分析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旨在研究家庭作业相关变量间的交互作用及众多调节变量的效应量大小。比如,Xu通过多层线性模型研究多重变量与不同类型数学家庭作业目的之间的关系。Langberg等通过随机试验评估家庭作业等干预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中学生的影响。众多文献聚焦家庭作业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成绩的实证研究,并持续关注两者间的交互关系。比如,Valle等通过方差分析探究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业成绩方面的差异。此外,很多研究基于全球测试中的多期数据或多篇文献开展横向和纵向的国际比较与追踪研究,既深化了之前的研究成果,又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较多文献探析家庭作业对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的影响,彰显了家庭作业研究的循证实践。
2. 调研教师家庭作业工作现状,为作业优化提供可能
较多研究者深入调研教师的家庭作业工作现状,旨在了解教师对家庭作业的真实看法及影响教师工作效果的多重因素。上述新兴高关注度文献中,Moorhouse等通过调研教师对高质量家庭作业活动的看法,指出其需具有趣味性、相关性、多样性、可完成性等特点;Yildirim等基于TIMSS中相关数据纵向分析数学教师对家庭作业的看法及变化。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从教师视角关注家庭作业研究,探析如何创设良好环境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另外,还有很多学者研究教师与家庭作业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比如,Katz等发现教师支持在教师对学生家庭作业动机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An等基于调研结果提出,教师通过发现和分析学生家庭作业中的错误等步骤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大量文献通过对教师家庭作业工作现状、压力、影响因素等变量的研究,探讨如何通过增强相关培训和指导的有效性以切实帮助教师提升家庭作业工作水平,从而为优化家庭作业工作提供更多现实可能性。
3. 重视家庭作业中的家长参与,为作业工作增添动力
家长参与、家庭帮助/支持等均为现有文献中的高频关键词,可见现有相关研究较为关注家长参与的作用,通过不同的实证研究探析家长参与如何影响学生的家庭作业。较多研究聚焦家长参与和情感支持等诸多因素与学生家庭作业、学业成绩等的关系。上述高被引文献中,Dumont等在一项研究中分析家长参与等变量和学生家庭作业目的之间的交互关系,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父母在家庭作业中的有效支持、参与能力等与学生学业成绩呈正相关,并指出需要对父母参与进行更为详尽的分析。此外,相关研究特别关注母亲的情绪等对学生家庭作业认真程度及家庭作业时间、动机、认知等的影响。比如,Pomerantz等采用日常访谈法研究母亲在辅导孩子家庭作业时的情绪等对孩子家庭作业动机的影响,据此提出家长需在参与过程中保持积极情绪。可见除学生、教师视角外,现有文献还较为关注家庭作业中的家长参与,探析家长如何更好地参与以发挥正向积极作用。
4. 紧随智能家庭作业发展趋势,为作业工作赋能增效
较多文献与网络、在线学习、科技有关,体现了现有研究对信息技术如何赋能家庭作业智能化发展的关注。上述新兴高关注度文献研究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作业等多样化作业形式,积极开展对传统作业与在线作业的比较研究,聚焦基于家庭作业提交、批阅与评价等智能化平台与应用程序的发展。比如,Penn等分析了基于网络的强化学习评估与资源网络系统对学生家庭作业与考试的积极作用。Hall等验证了基于网络的二次家庭作业管理程序的有效性,以实现对家庭作业的自动评分,并基于相应错误给予学生再次回答的机会。另外,较多研究关注网络给特定学科家庭作业带来的便利与益处。比如,Cole等通过研究发现网络多媒体作业对学生化学学习的正向影响,Cheng等提出使用在线作业系统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概念。近年来家庭作业研究日益关注信息技术在丰富作业形式、提升教师批阅效率、帮助学生学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研究启示
我国在学习借鉴各国相关研究与实践经验时需结合各地具体实际,以国际化视域审视当前家庭作业工作现状,在比较学习与反思借鉴中推动家庭作业研究与实践的新发展。
(一)强化循证研究与评估,助推家庭作业政策更新
现有研究成果彰显了家庭作业研究中的循证实践,较多开展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的家庭作业实证研究。我国可在后续研究中基于相关理论构建科学分析框架,确保样本的充足性以及问卷、访谈提纲的科学性,综合运用各类研究方法以探析如何促进家庭作业的减量提质。首先,我国应不断拓宽家庭作业研究视域,深化对众多国际测评数据的深入分析与解读,结合我国家庭作业工作现状,着力增强相关理论研究的实践意义。其次,我国可基于相关影响机制研究,探索如何更好地从学校管理、教师投入、家长参与、学生努力等多元视角全方位提升家庭作业工作实效,确保在减轻学生家庭作业负担的同时仍能起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我国可对家庭作业工作现状的编制有效量表开展精准分析,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以提升实践水平。可关注家庭作业相关量表的编制与有效性,强化对家庭作业工作的客观评估。比如,Xu通过不同研究验证了家庭作业目的与投入量表的有效性。此外,研究者可基于现状调研结果,为相关政策的优化建言献策。比如,Pfeiffer基于对无家庭作业政策的研究指出家庭作业的必要性;Holland等通过研究倡导关注儿童整体福祉的循证家庭作业政策。我国应切实关注学生的家庭作业压力,推动相关政策法规的不断更新,以促进家庭作业工作的提质增效。
(二)加强师资培训与指导,提升家庭作业工作实效
众多研究者除关注学生的家庭作业努力与时间等因素外,还调研教师家庭作业工作现状和相关师资培训的有效性。我国可基于现状评估,着力优化相关师资培训与指导。首先,家庭作业培训可在分科指导的同时,着力促进各学科教师形成工作合力。比如,Trautwein和Lüdtke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在对自己期望值较高的科目中投入更多,并且各学科相应家庭作业变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这要求各学科教师加强合作,共同引导学生在各学科家庭作业中合理投入。其次,学校应注重提升相关培训的实效性以优化指导效果。比如,Borić等通过调研指出教师合理评估学生家庭作业完成情况并给予相应反馈的重要性。学校可引导教师探索如何给定评语让学生更乐于接受,让家庭作业成为深化师生互动交流的桥梁。
“双减”背景下对教师的家庭作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在关注学生家庭作业负担的同时,可更为关注教师相关工作水平与压力,为教师提供更为精准细化的指导。首先,学校应为教师创设良好环境以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着力引导教师充分利用课后服务、线上交流等形式开展家庭作业辅导,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家庭作业完成质量。此外,学校应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引导教师更新家庭作业观念,着力提升教师的相关教研能力。学校不仅可以对具体学科和特定学段教师进行细化指导,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以区域、学校、学科、年级、班级等为单位,发展家庭作业教研共同体,确保各学科教师协同推进家庭作业工作。
(三)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构建家庭作业帮助体系
现有文献不仅关注学校管理和教师投入对家庭作业工作的多重影响,还通过研究家长参与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探析家长如何优化参与效果。美国学界很早开始关注家长参与,部分学校还与社区协同构建帮助体系以缓解家长压力。我国可借鉴学习美国交互式家庭作业形式,强化家庭作业中的亲子互动并为家长提供更多参与指导。首先,学校和教师可引导家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作业完成环境并在辅导家庭作业时保持积极情绪。比如,Moroni等指出在家长参与研究中区分数量和质量的必要性,仅支持性的家庭作业参与才有积极的效果。再者,学校和教师可指导家长逐步提升参与的实效性,让家长参与和学校教育保持方向上的一致,力求家校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各地应以家庭作业为纽带,构建线上线下多元家庭作业帮助体系。各地应畅通家校社沟通交流渠道以深化校内外多元合作,引导教师通过线上线下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帮助家长更好地参与相关工作。学校可以通过与社区合作,帮助家长解决时间有限、辅导困难等问题。另外,各地应重视因家庭背景、学习能力等导致的家庭作业差距,引导学校在课后服务时间为学生提供校内家庭作业帮助,同时在社区、图书馆等地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家庭作业场所以及图书借阅、免费网络等服务,同时汇集专业师资为学生提供校外家庭作业帮助。通过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有效衔接与融合,合力为学生提供家庭作业帮助。
(四)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赋能家庭作业智能发展
现有很多研究探析信息技术对家庭作业各环节的影响,较为关注基于网络的家庭作业布置、提交、批阅、评价等自动化信息平台的应用。依托信息技术,教师不仅可以整合线上线下各类家庭作业资源,还可以探索多样化作业形式以确保家庭作业内容的丰富性,从而帮助教师提升家庭作业设计和批阅效率,并能基于智能化分析数据,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据此提升作业讲评的针对性。我国可依托信息技术着力推动相关工作的新发展,让家庭作业内容不断与时俱进、家庭作业布置方式更加多元智能、家庭作业提交更加方便快捷、家庭作业评阅与分析更细更实、作业讲评更具针对性,凸显智能系统的分析能力,让作业进一步助力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家庭作业的智能化实践进路带来了无限可能性,但同时也给教师工作与学生学习带来了较大挑战。Zhou等通过研究指出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信息素养以提供更为充分的在线家庭作业指导。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部分地区的学生较多开展线上学习,在新兴高关注度文献中,Lin等指出教师可通过引入视频作业等各类家庭作业形式,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学校可以合理引入各类在线家庭作业平台与应用程序,并为师生提供细化指导。再者,教师可充分利用在线平台中的相关反馈和智能化分析结果,引导学生更加注重对错题的反思以促进下一阶段的学习。我国需着力缩小师生数字技能使用鸿沟,力促家庭作业工作的智能化新发展。
家庭作业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如何保证家庭作业效果,成为“双减”背景下备受关注的问题。学校应更好地管理、组织、指导家庭作业工作。教师应树立科学合理的家庭作业观并不断提升家庭作业设计、布置、批阅与评价水平,引导家长更好地参与以发挥正向积极作用,让学生乐于接受与完成家庭作业并在此过程中充分体会学习的快乐,并能自觉反思家庭作业中的不足。学校、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共同努力,以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为核心,合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家庭作业工作经验以充分彰显家庭作业的育人功能,探索符合各地实际、学校特色与学生发展的家庭作业工作优化之路。
(公众号排版限制,参考文献请见纸刊。)
● 引用本文
吴立宝,杜卿.家庭作业研究图景透视——基于国际文献的计量和内容分析[J].比较教育学报,2023(1):162-176.
欢迎关注